品牌全球化:调整竞争策略,打造国际化品牌新形象
全球化是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,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,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。然而,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中,品牌如何实现成功全球化,打造出国际化的形象?这需要企业从“走出去”到“立足本地”的战略调整,了解目标市场,并制定适合的品牌全球化策略。
一、品牌全球化遇冷,需要“因地制宜”
近年来,受国际形势变化、全球经济低迷等影响,品牌全球化进程面临一定挑战。部分企业“走出去”后难以立足,遭遇“水土不服”。因此,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策略需要“因地制宜”,因地制宜不仅是适应当地文化,更需要了解当地市场,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。
以失败者为鉴,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便曾因“水土不服”而陷入困境。优衣库在进入美国市场时,将日本式的简约设计和营销方式直接复制粘贴,却忽略了美国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。导致店铺气派不够,商品款式不符合美国人的喜好。为此,优衣库美国分公司进行本地化改造,在商品设计和店铺装修上更符合美国市场审美,才能逐渐站稳脚跟。
品牌全球化不能“一刀切”,而应根据不同市场特性,调整竞争策略。企业需要了解各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、消费习惯、时尚潮流等,因地制宜地进行产品调整、营销方式改变,甚至是定制化生产,才能让品牌更具本地化特色。
二、文化差异背后,是品牌机会
文化差异是品牌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。不同国家和地区,消费者有不同的价值观、消费习惯,甚至是文化禁忌。品牌需要深刻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,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。
例如,可口可乐作为全球知名品牌,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,将产品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。可口可乐在不同国家推出不同口味的产品,如在日本推出绿茶口味、在印度推出香料口味可乐,甚至在中国市场推出过“冰菊味”可乐。可口可乐深知,味觉是十分个人化、区域化的,因此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偏好进行口味调整,是品牌成功进入当地市场的重要一步。
在文化差异背后,品牌也应看到机遇。了解当地文化,将本地元素融入品牌中,可以让品牌更具亲和力。例如,星巴克在进入中国市场时,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门店装修和产品设计,推出中国风系列商品,获得消费者好评。
品牌可以将文化差异视为机遇,通过将本地文化与品牌融合,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产品和服务,从而提升品牌在当地市场的认可度。
三、本地化团队助力,了解市场“门道”
在品牌全球化进程中,本地化运营团队至关重要。他们深谙当地市场的“门道”,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需求、竞争对手情况、行业发展趋势等。通过本地化团队的市场调研、消费者分析,总部可以获得宝贵的第一手数据,为品牌战略提供支持。
例如,小米在扩张海外市场时,便十分注重本地化运营。小米在印度市场设立了印度总部、印度制造工厂和印度研发中心,并任命印度本地人为CEO。在本地化团队的努力下,小米深入了解印度市场,推出针对性产品,如为印度用户定制的RedMi系列手机,并采用当地热播电视剧作为广告主题 song,实现了印度市场的爆款。
本地化运营团队可以帮助品牌快速、精准地适应当地市场,成为品牌全球化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四、全球化视野,需要“高瞻远瞩”
品牌全球化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企业具有“高瞻远瞩”的战略眼光。在制定品牌全球化战略时,企业应考虑中长期发展,避免眼前利益诱惑。
一些企业为求快速见效,可能在营销上大打感情牌,或采取低价策略抢占市场。然而,这些短期行为可能导致品牌被贴上“花哨”“廉价”的标签,影响中长期品牌形象。企业应采用可持续的全球化战略,在“做深”本地市场同时,也需“做长”品牌形象。
苹果公司便是此策略的典型代表。苹果始终坚持高端、简约的品牌定位,其产品价格高昂,但仍然拥有大量忠实消费者。苹果以高质量、简约设计为品牌全球化战略,其店铺设计、广告宣传也一以贯之。这种“高瞻远瞩”的战略,让苹果品牌保持长期影响力,成为全球知名高端品牌。
五、全球化品牌,需要“软硬兼施”
在品牌全球化道路上,除了产品和服务,品牌软实力建设同样重要。品牌声誉、企业社会责任等软实力,可以为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加分。
佳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佳能在进入全球市场时,不仅关注产品技术和质量,更注重品牌声誉建设。佳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在环保、公益领域投入大量资源,如开发环保型产品、资助青年摄影师等。其“感动常在”的品牌口号,以及对公益事业的支持,提升了佳能在全球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形象。
品牌软实力的建立,可以为企业赢得信誉和口碑,是品牌全球化中长期战略的一部分。
最后总结
品牌全球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步。企业在制定品牌全球化战略时,需要“立足本地”,因地制宜地调整竞争策略;同时提高全球化视野,在“做深”“做长”品牌上双管齐下。品牌全球化不止是产品和服务的输出,还需要文化融合、本地化运营支持,以及软实力的建设。希望中国品牌能“走出去”,并站稳立足,打造国际化品牌新形象。
版权声明
本文不代表任何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原创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